努努书坊 - 言情小说 -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93

分卷阅读293

    看什么都新鲜。

虽然记忆里有去县衙见过县令的镜头,但那不是“本人”呀,这不是他真身头一回嘛。

不过,在外人眼中,宋福生此人,在进入县衙后,并未东张西望,表现文质彬彬、极其得体。

县丞在拐角处,摸了摸胡须,心想:果然,清隽之姿,难怪能得贵人眼。

“宋子帧。”

“草民见过大人。”

大人一点也没有架子。

作为县丞,在宋福生眼中,也就相等于是现代的副县长或是办公室主任,在封建等级制度下,竟虚扶他一把,让他坐。

且县丞也一并坐在茶几的另一端,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前,还一口一句称呼他为子帧,叫的甚为熟稔。

半个时辰后。

宋福生出了县衙。

齐鸣迎上前道:“恭喜宋哥,这应不止是县丞的意思,我猜也是县令的意思。”

“恭喜啥,我给回了。”

“为何?”

宋福生一顿吹牛。

一副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的样子。

他说他不当里正是因为,等真正的稳定下来后,房子也盖完就要刻苦读书啦,不能分心。

他们那伙人里,阿爷倒是当过里正,对那套业务熟,可是他并没有推举。

因为咱毕竟是后来的,人生地不熟。远了不说,只那些人家叫什么名,咱就记不住。

宋福生谦虚的笑着,还说道:

其实将来如果真有那个能力,即便不当里正,也可以为村里多做一些事嘛。

为村为民,不一定自个非得是什么,每个人都可以。只要你有能力,只要你想做。

所以县丞问他,他推举的是,他眼中为村里更办实事的任族长。

这一番话说完。

齐鸣比之前更加敬佩宋福生。

齐鸣眼中的宋福生:既有读书人的高品,又带着淳朴人的至诚和脚踏实地。最难得的是那份心胸。难怪。

“宋哥,小弟佩服。”

“嗨。”宋福生一挥手,一副深藏功与名的模样。

其实心里在琢磨:

靠,他都拒绝当里正了,那为何两日后,打狼的部队要来了,竟是兵部出兵,竟要住他们那啊?还让他们务必配合。

这种任务,为何不是进村去住啊?村里头有公款。

唉,供那些大兵吃饭,得多花多少钱呐。

第三百一十三章他,不差钱(一更)

宋福生好不容易来回童谣镇,指定是不能说完事就走。

他还有别的事要办。

拜别了非得要送他的齐鸣。

宋福生就进了药房。

他想着,家里要是有瘫炕上的老人,能舍得给老人买狼皮铺的,指定平日里也常会去药房给老人买药。

去那问问呗。

事实证明,是有,药房有它自个的销路。

你只看药房先生的反应,就知道没猜错。

“你有多少张,是整张不?带眼睛鼻子的?”

“有九张,是带眼睛鼻子的。”

“半吊钱一张。”

宋福生一摆手,快滚犊子吧,拿谁当屯老帽呢,以为他很缺钱吗?

账房先生站在门口吆喝:“你要是硝制好了,一两一张,不能再涨了,这是最实实惠惠的价。”

发现宋福生没有停顿一下的迹象,药房先生一咬牙,冲背影又喊道:

“一两半一张,你去谁家也不会给你这个价了。”

——

“隋哥。”

皮货商老隋打开小木屋的窗户,探头一望:“嗳呦兄弟,多久没来啦,快进来进来。”

老隋急忙捅炉子,将压住的木炭火又给捅得旺旺的。

“你这不错啊,还弄个木屋卖货。我看旁边那几份也是,怎的,你们这木屋是官府统一发的啊?”

老隋切了一声:

“美死俺们。

只是允许冬日里,摆摊的搭屋。

凡是搭屋的,税银又得多交半吊钱,说咱占的位置大。

多交也得交啊,不搭不成,是不是兄弟?

你总不能让买货的连手都伸不出,一伸出来就冻犟,他还买个屁。”

老隋边说着,边将炉子上用泥锅烧的水,倒进小盆里,递给宋福生:“喝,暖和暖和。”

宋福生接过来放手里捂着:“那你这一日下来,费用真不少。”

老隋点头。虽说开张一次,利润能顶十天半个月,但是有时候也不好碰冤大头:

“可不是,日日撅在这小屋里,等啊等,恨不得每日睁眼就烧香拜佛求开张。

兄弟你别笑,老哥说的真是掏心窝子的话。

不信我给你算,每日的税银先不提,你再瞅瞅我这炭。

最便宜的炭还得六文钱一斤,一斤没几块,眨眼就烧没。

木屋又不是正经房子,你不熏着炭,一会儿就冻透。

卖柴火的冬日也不来了,再说你瞧瞧我这屋,屁大点地方,也没地儿放柴火,咱木屋加大,人家又得过来多征你税银。

为了省啊,过了头午,上面下来的采买该走的都走了,确定今日挣不了大钱,我就不烧了。

不舍得关门,我就在里头冻得抱膀。

火炉子一旺,我几文钱就没啦,一旺,几文钱就没。”

宋福生劝道:“冬日虽说费些炭钱,那也比旁的季节强,正是需要毛皮的时候。不提那些大户人家,就日子稍好些的也会给当家的买。隋哥何必让自个遭罪,要是冻出毛病,哪多哪少。听兄弟的,该烧就烧。对啦,炭怎的卖如此贵?是木炭?”

“是木炭,最次的。”

宋福生笑了:“不可能是最次的,我家那炭才是最次的。”

“你家也买了炭?兄弟,靠山不砍柴,你买炭作甚。”这么不会过日子呢。

“不是,哥,是俺们自个烧的。”

“啥?”

没一会儿,老隋就出了木屋,招唤其他几个木屋里的老板,他旁边有七家卖皮货的。

得说,老隋会做人。别看和他们是同行,同行是冤家啊,但是他和那几家老板都有面子情。

叫进来就说木炭的事。

老隋贼能忽悠,愣说他兄弟家是开木炭窑的。小窑,才起步的那种。

宋福生拦住,怕继续吹牛该兜不住了:“几位老哥,我家的木炭吧,就是自个造的。烧起来,指定是不如……”

宋福生瞟了眼老隋的泥炉子,此时彻底燃起来了,在呼呼往外冒黑烟。

一边顺手将小木窗打开,一边及时改口道:“应该是比这个炭,差不太多,都能对付用。”

“多少文钱?”几个人只关心价钱。

“隋哥在这,就冲隋哥,咱糊弄谁也不能糊弄几位老哥。你们买这种炭六文钱,我们自个造的,就别六文了,三文钱一斤,也没多少,卖没拉倒。”

哎呀,人实在。

其中一位立即道:“我二哥就在这县里开面汤馆,你多给送来些,我问问他,他备不住也得要。”

老隋也道:“老王,你常买包子,待会儿你也去问问包子铺要不要。”

古代没有暖气,盖大面积的火墙又占地方。

不像农村,可劲儿盖,城里寸土寸金,小饭馆恨不得屋里全摆上桌子支应客人。

但是到了冬日,外面天寒地冻,客人进来要是说冷,每家就